國際環保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TNC)18日在北京發布《中國城市水藍圖》報告。報告對中國30個大中型城市的水源集中區水質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生態治水”和“水基金模式”作為保護城市水生態的有效方法。 研究表明,中國有2/3的城市水資源供不應求,17%的城市水資源嚴重短缺。 報告指出,水資源的安全保障直接影響到中國民眾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等30個中國大中型城市的分析,有73%的水源集水區水質污染相對嚴重。 對于日漸緊迫的中國城市水源集水區保護,報告提出了“生態治水”的方法,“如果能對大約140萬公頃的受污染集水區采用自然生態恢復的方法進行治理,至少可以將中國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城市中的中小型集水區的污染水平降低10%。” 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項目副首席代表趙鵬在當天的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生態治水方案可以有效減少面源污染提高水質,不僅不會對土地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其直接經濟收益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報告認為,水基金模式是實現生態治水的有效保障。趙鵬表示,水基金模式能夠整合多方面資源,為規?;瘜嵤┍Wo行動提供前所未有的金融和管理機制。 另外,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推行生態治水還存在一些經濟和體制方面的障礙,需要政府各部門加強合作,共建水基金模式,為保護行動建立一套可復制的金融、監管和治理機制。 在TNC的協助下,水基金模式已在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等地落地生根,已建立32個水基金。2015年,水基金模式在杭州余杭區龍塢水庫落地,正式走進中國。 中國水利部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朱絳表示,“《中國城市水藍圖》提出的生態治水的理念與方法,與中國政府當前的治水思路不謀而合,解決水危機需要發展水資源管理的新型伙伴關系,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