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住在冀衡循環經濟園附近的武邑縣百姓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被污水與臭味包圍著。 住在離冀衡循環經濟園約1公里處的蘇義村村民趙福生(化名)拿出自家種出的玉米:"這是我買的最好的種子,用的最好的肥料,種出來的玉米。"這些玉米只有手指長短,而且有不少是畸形的。"別人家的玉米,離冀衡遠的,一個有我的玉米兩三個這么大,我這個就這么點,還不夠種子錢呢。" 趙福生認為是冀衡循環經濟園散發出的臭氣讓他的玉米減產了:"風一刮過來那股臭味,人都得躲到屋里去,氣味里面含有氯氣,所以莊稼都減產了。" 而對于冀衡循環經濟園中排出的污水流經的西小史村和魏務村的村民們來說,污水為害更甚。"魏務渠兩邊的地都是白的,都是污水堿性大鬧的。"魏務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魏務渠里的水和滏陽河里的水都不能用了,連澆地都不行?,F在這個天氣還好點,要是夏天,這個污水旁邊全是臭味,熏得人眼淚汪汪的。" "原來淺井水還能吃,冀衡的污水流了這幾年,現在都得吃300多米的深井水了。"西小史村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 盡管百姓怨聲載道,當地環保部門卻振振有辭。"冀衡循環經濟園后面渠里的水是園區的總排口流出來的水,這個情況我們掌握,排出的水是各企業預處理后再排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都是達標排放的。"武邑縣環保局監察大隊一位姓袁的負責人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冀衡循環經濟園是由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的消毒劑生產基地,我國最大的解熱鎮痛類原料藥生產基地冀衡集團投資修建的,冀衡集團曾宣稱該園區是零排放園區:對污水、洗滌水、循環水和灰渣實施分別處理和綜合利用,最終實現園區的污染"零排放",處理循環水40000立方米/小時,污水500立方米/小時,灰渣20萬噸/年。 實際上,理想與現實差距是如此之大。2010年4月份,國家環保部首次披露國控企業環境違法名單,其中,位于冀衡循環經濟園內的冀衡集團的子公司河北冀衡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原因是"COD超標"。 2012年7月5日,河北省環保廳向媒體發布了13起"2012年第一批省級掛牌督辦環境違法案件"。其中就包括位于冀衡循環經濟園內的武邑縣污水處理廠環境違法案,其違法事實為: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治理設施,超標排放水污染物。對此,河北省環保廳督辦要求:責令該企業限期整改,實現達標排放;對其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立案處罰。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