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8月17日電(記者 何蔣勇 通訊員 鄭春芳)朱師傅種植的葡萄突然發現異常,是附近的速凍廠污染的嗎?工廠當然不會認賬。近日,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定塘鎮調委會成功調處了一起葡萄受損賠償案。該案是如何弄清緣由的呢?調解員說,靠得是現場勘查和專家鑒定意見。 葡萄出現異常 來自象山縣曉塘鄉西邊塘村的朱師傅自2008年開始在定塘鎮某村承包了一片約2.8畝的土地作為葡萄園,園子每年的收成都不錯。今年7月12日,朱師傅跟往常一樣對種植的葡萄實施澆灌。不久,讓朱師傅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葡萄大面積異常,有可能要絕收。 "鄰近的速凍廠每天都在排放污水,一定是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導致了我的葡萄大量減產......"朱師傅帶著這個想法多次找到廠家進行交涉,可是工廠就是不認賬,還要求朱師傅拿出證據來。 原是氨超標所致 為了澄清事實,朱師傅向定塘鎮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了申請。調委會在征得廠方同意后,受理了該起糾紛。 調解員先是詳細詢問了當事人對糾紛事實的陳述意見。為掌握第一手材料,調委會還邀請該鎮農辦、安監所相關人員到葡萄園地進行現場勘查,確認損害的具體情況。 經查看,發現損害情況確實存在。 但是,損害情況確實是由速凍廠造成的嗎?為了搞清楚損害發生的原因,調解員提取了受損葡萄樣本,送往縣環保局請相關人員進行專業鑒定。隨后,鑒定結果表明,葡萄損害是由氨超標所致。 調解員查明,在遭受損害的葡萄地周圍,只有乙方的速凍廠排放過氨水。在證據面前,乙方無可辯解。 究竟應該賠多少 那工廠究竟該賠多少呢?為能尋得賠償標準,盡快解決該起糾紛,定塘鎮調委會還邀請了朱師傅的"娘家"曉塘鄉調委會、西邊塘村干部及廠主所在村干部共同參與,進行聯合調解。 朱師傅認為,根據去年的產量,自己這塊葡萄地年毛收益有近五萬元,扣除人工費等因素,廠方至少應賠四萬元,葡萄可由廠方自行處理。 廠方則提出反駁意見:一是去年收益為朱師傅單方意見,不可盡信;二是葡萄并沒有絕收;三是市場價格也有不確定性。 雙方爭執不下,情緒越顯激動。最終在雙方調委會人員及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當事人的情緒得以逐漸平復。 調解員分析認為,葡萄的收成有無第三方權威意見是問題的焦點所在,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雙方認同的權威第三方。 在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后,定塘鎮調委會和曉塘鄉調委會各聯系了一名葡萄種植大戶對現場進行再一次勘查,兩位種植大戶最后形成一致意見:此2.8畝葡萄地,根據所種植的葡萄品種及培育狀況,正常情況下,每年應該有4萬元左右的收成,現在葡萄受損,如果后續措施采取得當,應該還會有一半的收成。此外,本次損害對今后葡萄藤蔓會產生一定的后續影響。 雙方均對此專業"會診"結果表示接受。 心平氣和化紛爭 調解員認為,既然雙方當事人對"會診"結果都表示認同,那廠方應該自覺承擔賠償責任,包括對葡萄藤后續影響進行的一定補償。在確定責任主體和責任大小情況下,本著實事求是、互相諒解的原則,多名調解員耐心細致的對雙方當事人進行勸導,引導當事人各退一步,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雙方終于達成了如下協議:廠方賠償葡萄損失及藤蔓損害共計人民幣25000元;所受損害的葡萄由朱師傅自行處理;定塘鎮調委會負責聯系農技站進行技術指導,爭取把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