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廢水是由對二甲苯(PX) 生產PTA過程中產生的, 具有成分復雜, 富含芳香烴有機物,如難降解有機物TA和甲基苯甲酸等特點,需采用深度處理工藝再排放。利用混凝劑與原水中的雜質顆粒相互接觸、吸附、沉淀,以達到泥水分離的目的。因此,絮凝劑和助凝劑的選擇和優化是影響高密度澄清池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的重要因素。本文分別選取聚合氯化鋁鐵(PAFC) 和聚丙烯酰胺(PAM) 分別作為絮凝劑和助凝劑,在小試確定二者最佳投加范圍基礎上, 采用污水處理廠進行工程驗證,以期為PTA廢水處理達標排放提供工程應用參考。 PAFC投加量對出水濁度的影響 PAFC的投加可以中和PTA廢水中顆粒物質表面的負電荷,從而使其脫穩,達到混凝的目的。隨著PAFC投加量增加到25mg/L時,出水濁度迅速減低。之后, 隨著PAFC的投加量增加,濁度去除逐漸變緩。當PAFC投加量為40mg/L時, PTA廢水出水濁度取得最低值,去除率達到最高值,出水濁度隨著PAFC投加量增加迅速減低。 PAM投加量對出水濁度的影響 PAM的投加可在懸浮的顆粒物之間架橋,促使顆粒物聚集,進而達到絮凝沉淀的作用。隨著PAM投加量逐漸提高,PTA廢水出水濁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的波浪型變化。當PAM投加量為0.36mg/L和1.08mg/L時,濁度出現兩個峰底。這可能是因為當投加量為0.36mg/L時,PAM的絮凝架橋作用變為明顯,高分子量的PAM長鏈在絮體之間架橋,使絮體變得致密,加速絮體的沉淀,使上清液濁度明顯降低。而當投加量增加至1.08mg/L時,PAM在廢水中產生大量的水解沉淀物,絮凝作用主要改為網捕,絮體將這些沉淀物卷掃而發生共沉降,促使絮體迅速沉淀,從而降低了出水濁度。 綜上,當PAFC和PAM投加量分別為40mg/L和1.08mg/L時, 它們對PTA廢水絮凝沉淀效果達到最佳,出水濁度取得最低值。實際工程驗證結果表明, 調節PAFC和PAM的投加量, 高密度澄清池出水濁度基本呈現先下降后保持相對穩定的趨勢, 這表明聚合氯化鋁鐵聯合聚丙烯酰胺可有效降低PTA廢水二級出水的濁度, 達到深度處理的目的。 |